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灾害给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这次地震中,四川省财政厅临危不乱、沉着应对,确保机房、设备和数据安全,应用支撑平台及基于平台构建的新系统(以下简称“平台和新系统”)运行平稳,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一、迅速启动财政信息化应急机制,全力保障财政业务工作不间断开展
地震发生时,四川省财政厅机房发生剧烈震动,为防止小型机倾倒,正在机房内工作的信息中心员工临危不惧,合力用手稳住机柜,在视频监控录像中留下了十分感人的一幕。地震发生10分钟后,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又进入机房进行查看,对不间断电源、小型机、监控系统进行了检查,确保各设备正常运行。下午4时,四川省财政厅党组召开紧急会议,对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了部署。厅党组书记、厅长黄锦生同志指示,厅办公室、预算处、国库处、信息中心和机关服务中心五家单位一起,建立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职能到位、业务工作正常开展。按照会议要求,信息中心迅速启动了信息化应急机制,由主任、副主任带班,立即调配办公计算机和打印机,牵拉网线,搭建了临时办公环境,并选派技术骨干坚守岗位,加强技术服务,确保信息通畅,保障紧急拨款业务的顺利开展。为了避免数据丢失,下午6时,信息中心按照应急预案,开始分步骤备份业务数据库数据,到5月13日凌晨2点钟,信息中心的同志先后10余次回到办公室操作数据备份指令,最终将数据库全部数据拷贝到移动硬盘上,并安全带出。在整个抗震救灾期间,信息中心按要求做好24小时不间断值班,保证应急业务及时处理,加强不定期检查,坚持每晚18:00后人工对核心业务数据库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数据转移,以保证数据安全。
二、基于应用支撑平台构建的新系统经受灾害考验,确保了财政救灾资金的快速拨付
地震发生时,平台和新系统在四川省本级刚刚切换28天(4月14日正式上线)。地震发生后,为了确保救灾资金及时拨付到每个救灾物资供应单位,需要迅速建立从拨款单位直达用款单位的快速资金拨付机制。这对信息系统的适应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平台和新系统是一次严峻考验。四川省财政厅介绍,如果使用原系统,实现应急业务流程,必须对应用系统程序进行修改,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而利用新上线的平台和新系统,只需对业务处理规则和工作流程进行配置,当天就完成了系统的应急处理功能,平台和新系统的灵活配置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据统计,从5月12日下午到6月11日,四川省本级使用平台和新系统支付资金28387笔,支付资金达82.64亿元(去年同期老系统支付资金24.41亿元)。在平台和新系统上线不足一月,而且资金拨付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平台和新系统很好地支撑了紧急业务处理,确保了资金拨付工作的顺利开展。四川省财政厅指出,按照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精神,财政部门应全面反映抗震救灾捐赠资金的收支情况,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的监管,上述管理要求只需在平台和新系统中配置几张表单就能实现,平台和新系统将会进一步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三、受灾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遭受不同程度损毁,但大集中模式使财政资金数据得到完好保存
在地震中,受灾地区损毁了台式机、笔记本、路由器、服务器等部分信息化基础设施。其中,北川、青川、平武、汶川、茂县、都江堰等极重灾区财政局办公大楼垮塌,设备设施全部损毁;剑阁、理县、小金、马尔康等次重灾区财政局办公楼房倾斜抖动严重,不间断电源及网络设备损坏;德阳市、广元市服务器被震落摔坏。经初步测算,每个受灾县损毁的信息化设施设备平均在250万元左右。由于四川省财政厅在系统建设上采用了省级大集中的建设模式,即在省财政厅建设数据中心,集中部署大型数据库、小型机等高端设备,市州级财政部门只部署前置机或单项业务处理服务器,县级财政部门主要部署终端计算机,通过全省金财网络统一接入省财政厅数据中心,集中存储业务数据并开展日常业务操作,这就使得在地方终端设备损毁后,集中存放的数据发挥了数据备份的作用。在地震中遭受毁灭性灾难的市县,其财政业务数据和一些基础数据均完好存放于财政厅大型数据库中,确保了灾后信息系统的迅速恢复。
在这次地震中,四川省财政信息管理系统经受住了考验。通过应对这次突发的地震灾害,四川省财政厅进行了认真总结,明确提出,要以升级思维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借下一步灾区信息系统重建机会,直接使用平台和新系统,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信息化建设。同时,厅党组还决定,结合灾后重建,把加强财政信息化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作为专题进行研究,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工作职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