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3月下旬和4月上旬,刘红薇部长助理带队赴湖北、海南两省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专题调研。调研期间,分别考察了湖北省和海南省财政信息化建设情况,观看了信息系统演示,并召集天津、河北、山西等17个省市信息中心主任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地方同志意见。
一、湖北、海南两省信息化建设情况
近年来,湖北和海南两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金财工程建设规划和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建立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目标,深入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湖北省财政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先后经历了2002年以前的以基础建设为重点、以单机应用为特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起步阶段、2002年-2006年的以财政业务任务驱动为特征的财政业务应用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以后的以资源整合为关键的系统初步整合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湖北省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强化业务系统应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取得较大进展。总结湖北财政信息化建设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资金支持力度比较大。省厅将各市州、县(区、市)财政信息化建设纳入对各地财政改革与发展工作量化考核,与省对下激励性转移支付挂钩,1999年以来全省共投入财政信息化建设资金16144万元,为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二是网络覆盖比较广。省厅及部分市州、县(区、市)财政部门建成了局域网,省、市州和90%县(区、市)建成了城域网,建成了覆盖省、市州、县(区、市)三级财政广域网。三是业务应用比较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策支持、行政管理等大批信息系统投入应用,促进了科学决策,改进了财政管理,为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信息化管理比较规范。通过制定《金财工程建设规划》、《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金财工程系统软件开发应用暂行规定》、《统一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等,不断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机制、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促进一体化建设。
海南省财政厅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以构建公共财政为目标,以各项财政改革为契机,以信息化为手段,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工资统发、政府采购、会计集中委派等管理方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金财工程在财政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建成了较为完善的财政系统网络平台,全省各级局域网已成规模,省级城域网基本实现了横向到边、覆盖所有部门,广域网全部覆盖了从省到乡镇财政,为财政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二是建成了一体化支撑政府财政管理的应用系统平台,在省本级、全省所有的市县和部分乡镇投入使用,较好地支撑了财政主体业务,满足了省、市县、乡镇三级财政管理和改革的需求。三是建成了以省厅为中心,覆盖全省19个市县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了财政信息数据的安全。四是按照大集中管理模式,构建了省级数据中心基础框架,实现核心应用业务数据统一存储和备份。五是IT服务运维体系投入运营,明确了各级财政的数据和网络运行的责任,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二级运维保障体系,促进了规范管理。
二、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两省调研期间,我分别主持召开了两个专题座谈会,共有17个省市的信息中心主任参加了座谈。其中,有的来自财政信息化建设进展较快、走在信息化发展前沿的省市,有的来自信息化建设发展相对缓慢和滞后的省市;有的侧重于管理,有的以技术见长,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在座谈中,地方同志们一致认为,在财政部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级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近年来财政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较好地满足了财政改革与管理的需要。特别是谢旭人部长提出的“一体化建设”指导思想和“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求效益,加强管理、确保安全”的指导原则,契合了信息化工作实际,为各地开展财政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座谈,我不仅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地方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掌握了活生生的“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倾听到了地方同志的真实心声,了解了他们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各地反映的问题主要有:
(一)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步伐需要加快
应用支撑平台是解决本级系统集成和上下级系统衔接的根本,是一体化建设的核心,是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载体;推广平台是解决目前系统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孤立、技术规范不统一、口径及编码不一致等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平台可以灵活快速地构建表层应用系统,满足复杂多变的财政业务需求。按照规划,应用支撑平台应在2009年年底前实现在地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的全面推广应用。与会主任提出,地方财政部门对应用平台的积极性非常高,建议财政部尽快召开应用支撑平台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加快平台推广工作,只要地方具备条件,就尽快上线使用。同时建议,为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凡是中央财政要求地方财政报送的各类型财政数据统计报表等,财政部应明确要求各级财政使用平台完成数据处理和上报,进一步促进平台的推广应用。
(二)业务一体化尚未完全形成
财政信息化要统筹规划、一体化推进。财政部既要规划推进中央财政本级一体化系统建设,也要规划推进地方财政部门的一体化系统建设,实现全国“一盘棋”。各地普遍反映,财政部前不久颁布的《财政部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及其7个配套管理办法,非常必要和及时,为实现管理一体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全国财政业务一体化还没有完全形成,特别是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贯通方面,中央财政进展缓慢,而大部分省市预算编制和执行早已贯通,在进程上明显快于中央财政。各地建议,财政部应尽快解决中央预算编制和执行贯通问题,并着手研究和制定全国统一的财政业务基本流程,为实现技术一体化,建立一体化系统创造条件。
(三)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
标准化建设对于做好财政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要,无论是业务和技术,都要标准一致,这是制定标准化流程、确保业务与技术有效衔接的前提。为了促进财政信息化建设规范发展,近年来财政部结合金财工程建设实际,先后制定下发了《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总体标准》、《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建设技术标准》、《GFMIS财政部安全工程实施指南》、《GFMIS省级安全工程实施指南》、《金财工程省级网络安全建设方案设计指南》等技术标准。最近,《财政业务基础数据规范》也已印发各地。这些标准的制定实施,对规范各级金财工程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些管理制度尚不健全,许多工作还需进一步规范管理、明确职责。与会主任提出,目前正在制定的基于平台开发的两个技术标准是当前信息工作的急需,建议尽快完善后下发。同时建议研究制定平台推广和运行维护办法,并对现有的标准进行梳理,进一步补充完善,从而构建一套完整的标准制度体系,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科学规范发展奠定基础。
(四)安全建设急需进行
随着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财政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各地以CA认证为基础的系统安全建设急需进行,因此建议财政部加快完成包括CA认证在内的安全体系建设,并借鉴银行、海关等部门已经建立的异地冗灾备份中心的经验,尽快建立全国系统和数据的异地冗灾备份中心。在异地冗灾备份中心建设上,应按照全国财政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和财政业务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定级,并以中央统一建设为主,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五)中央对地方的经费补助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从2001年到2006年中央财政通过财政决算,根据当年信息化工作重点和各地信息化建设实际,安排了对地方信息化专项经费补助,对推动全国财政信息化工作均衡发展、引导各地按照一体化要求开展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但2006年中央财政不再安排地方信息化的专项经费补助。为此,与会主任提出,省级财政一直安排资金用于对下级市县财政的信息化补助,在推进本地区信息化建设一体化方面作用显著。建议财政部研究建立长期的专项经费补助机制,通过合理的资金引导,带动和促进地方工作开展,确保全国财政系统一体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六)信息化机构建设亟待加强
各地普遍反映,随着金财工程建设的逐步深入,各级信息中心承担了大量信息化规划、组织、协调、管理等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建制使工作开展受到一些影响。同时,由于信息中心负责财政生产系统正常运行,工作人员掌握着大量财政核心业务数据,因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一些技术骨干要求调出,对财政数据安全带来隐患。各省市强烈要求财政部进一步研究信息中心的职能定位,并建立符合工作需要的管理机构。
三、几点思考
这次到地方调研,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看与不看大不一样、听与不听大不一样、看与听结合起来大不一样。作为分管信息化工作的负责同志,我一直与信息中心和相关单位的同志们一起,孜孜探求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全面突破的发展之路。通过听取两省的汇报和地方信息中心主任的意见,实地考察两地财政信息化建设情况,进一步引发了我对做好信息化工作的思考。
(一)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对于财政工作和财政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信息化工作中,就是要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支撑和促进财政管理目标的实现。纵观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往往是从局部、不完善、低层次的模拟手工操作逐步到信息化、规范化的过程。信息化一定是先有需求,再有建设。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提出、改进和完善,信息化建设不断跟进,最后发展到信息化领先,再规范业务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脱胎换骨的阵痛,因为在整个软件流程设计过程中,业务用语的不规范和不同阶段提出的业务需求的烙印很深,而有些烙印恰恰是与改革的要求相悖的。无论财政部还是地方财政部门,都必须立足于科学发展,把着力点放在去除有悖于财政改革和发展的烙印上,通过建立规范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尽可能地减轻和缩短阵痛。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很大,主要是信息化涉及到观念的调整和利益的再分配,大家习惯了以前的传统操作,从思想上脱胎换骨是很难的。但是,如果将信息化工作与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转变理财观念结合起来,效果会很好。在这方面,海南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提出的“三个转变”的理财观念,即“事随财走”向“财随事走”转变、“自我理财”向“公众理财”转变、“管钱人说了算”向“用钱人说了算”转变,在信息化建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财政工作和信息化建设得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整体推进
财政信息化建设是一体化系统工程,讲求内外衔接,上下贯通,左右逢源,规范发展,绝不是局部开花,满足于简单的模拟手工的信息化实现。按照规划,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建成业务标准统一、操作功能完善、网络安全可靠、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辐射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支撑各级财政部门本级财政支出及对下转移支付资金的规范管理,实现全国预算自动汇编、收支及时汇总和决算即时生成,提高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必须树立全局意识,上下左右形成合力。在本级财政内部,应牢固树立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建立起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相互理解、密切合作的工作机制,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做到管理一体化、业务一体化和技术一体化。在上下级财政之间,应进一步密切协作、及时沟通,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动财政信息化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必须重视信息安全建设
随着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财政网络承载的应用内容将逐渐增加,如何保障财政网络的畅通、安全运行,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要加快建立全国系统和数据的异地冗灾备份中心,增强系统防范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安全建设的统筹规划,统一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防病毒及数据集中存储备份系统,加强全国财政系统整体安全基础防护体系建设,逐步建成中央、省、地市三级集中监控、分级管理、上下畅通的网络安全监控和管理系统平台。在安全管理上,要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干部职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的能力,确保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机构和队伍做保证
这次到地方调研座谈,大家普遍谈到了机构队伍问题。近年来,随着财政改革不断深入,财政核心业务已纳入计算机网络管理,下一步应用支撑平台上线后,所有财政业务将逐步纳入其中。这些应用涉及财政收支全过程,不仅覆盖财政系统内部,也覆盖各级政府的经济职能部门和全部预算单位、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直接关系到各级政府的正常运行和经济安全。同时,由于这些系统传输、储存、处理着大量重要的财经数据,信息安全必须保证,其建设、使用和管理,对工作人员无论是政治思想素质,还是专业技术水平,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必须建立与工作要求相适应的信息机构建制。在这方面,上海、天津、云南、陕西等省市进行了一些探索,成立了信息化处,加强了信息机构建设,稳定了信息化干部队伍。对此,我一直在思考,部里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加强信息机构和队伍建设。信息中心也就信息机构职能定位问题,到税总、海关以及地方财政部门进行了调研。我的想法是,一方面,我们要鼓励中心的同志干好事业,通过强化自身工作,进一步发挥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部党组也应进一步重视信息机构和队伍建设,责成有关部门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研究,以进一步壮大和稳定信息机构和队伍,为财政事业和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提供人力保证。
|